Thursday, August 28, 2014

蘋果手機、新加坡和治國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1 14:25:13  


在蘋果手機5S和5C“大賣“的當口,把這三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務放在一起,看起來有一些後現代,但是將他們放在一起考察,給我們的啟示卻是饒有興味的。管理一個大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滿足顧客的需求,求生存求發展,和治理一個國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競爭激烈的移動通訊市場,兩大巨星,黑莓和諾基亞,都已經雄風不再。黑莓從智能手機的翹楚到今天的掛牌待售,諾基亞被微軟低價收購,實在讓人唏噓不止。在企業科技創新的歷史上,多少產業領導者和“日不落”式的偉大企業都失敗和消亡了。他們最大的敵人是他們自己,他們往日的輝煌是他們最大的絆腳石。現在這樣的命運會臨到蘋果嗎?

  儘管蘋果擁有富可敵國的現金,但作為蘋果文化和產品的粉絲,從iphone5到iphone5S和5C的發售讓我不禁對Apple的未來憂心忡忡。蘋果的產品線涵蓋了從專業桌面工作站到手持電子音樂播放器,但蘋果的手機卻是蘋果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說蘋果公司主要是一個手機公司一點也不過分。蘋果手機能否成功直接關係到蘋果公司的命運。然而在我看來從iphone 5到iphone 5S和5C,蘋果在過去巨大成功的光芒的遮蔽下,並沒有很好地把握市場發展的動態和顧客需求。

  首先蘋果仍然固守其單手操作的理念,認為3.5-4寸屏幕是最理想的手機尺寸。儘管Iphone5從4S的3.5升到了4寸, 但是由於變窄和變長,視覺體驗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用戶選擇使用智能手機越來越多是因為互聯網應用和多媒體播放的需要。在社交和通信應用程序例如whatsApp,Line和微信大行其道的今天,打電話的需求越來越少了。在這個情況下,4寸屏實在是趕不上時代的需要了,在4寸屏上打遊戲和看電影簡直是個災難。就是這樣的堅持,蘋果手機把4寸屏以上的手機市場硬生生拱手讓給了韓國廠商三星。三星的Galaxy S3和S4不斷擴大屏幕尺寸,採用窄邊框和輕薄設計,並成功地從Galaxy note1起創造了平板手機的市場,到了note2和note3已經具有了可以跟蘋果分庭抗禮的實力。在我看來從4S到5,蘋果固執於單手操作的理念給了競爭對手整整一年的發展空間。從5到5S,蘋果手機又要再多給對手一年。歷史何其殘酷和相似。曾幾何時,黑莓手機CEO也曾嘲笑蘋果手機試圖取消物理鍵盤並試圖將手機變成掌上電腦成為互聯網多媒體終端。

除此以外,除了屏幕的尺寸,廣大手機用戶最關心的莫過於蘋果手機的電池續航能力。由於尺寸的限制,在現有手機電池的技術能力下,蘋果手機的電池續航能力提升的空間非常有限。蘋果手機不可拆卸的後蓋使得電池續航的問題更為突出。而三星手機採用可拆後蓋,並且不斷使用容量越來越高,體積越來越輕薄的電池, 不斷提升手機電池的續航能力。作為曾經忠實的蘋果手機用戶我在iphone 5出來的時候選用了三星手機,原因很簡單,就是屏幕和電池,還有安卓越來越流暢和穩定的操作系統及其開放性。

  除了這兩點之外,蘋果手機對中國市場的誤判和日益崛起的中國國產智能手機的無視,以及新操作系統的設計和所謂iphone5S對所謂最快處理器和指紋技術的采納,讓我對這個以追求完美、追求技術創新和引領消費者需求的傳奇公司的未來產生了深深的疑慮。翻看新聞和蘋果公司的網站,蘋果竟然還沉迷於外界對其產品誇張的讚揚和上市三日900萬台的銷量,似乎看不到這數據背後的數字遊戲和悄然崛起的中國國產手機製造商,以及大街上越來越多的三星和其他品牌的手機用戶。蘋果手機曾經是亞洲智能手機消費聖地——新加坡消費者的心頭最愛,現在隨便在街頭和電信專營店都可以輕易感知到蘋果手機的風光不在。也許有人會說智能手機市場這麼大,一家公司無法一枝獨秀,恐怕當年諾基亞和黑莓的CEO們也有這個想法吧。在激烈變換的科技進步和市場面前,不敏銳感知市場發展的變化,不進行良性創新,滿足用戶差異化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反而不斷留給競爭對手更多發展用戶基礎(User base),通過規模化生產不斷提升硬件和軟件質量的空間是許多電子產品巨頭失敗的共同原因。成功輝煌的過去讓他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經營管理者的傲慢,對過時理念的偏執,對已有成功產品和技術的破壞性創新的憂慮是這些昔日偉大公司失敗的重要原因。儘管在這個時刻談論蘋果公司的衰敗還為時過早,甚至過於魯莽和大膽,但是在鼎盛時期開始思考衰落的原因和可能並採取應對措施,難道不是一個傑出的管理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嗎?

  新加坡和蘋果手機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薈萃精英,後發崛起,強勢趕超,它們都勇於創新、追求完美,美侖美幻。新加坡從一個海濱漁村一躍成為亞洲之星,業界巨頭諾基亞和黑莓在蘋果手機面前黯然衰落。但是現在蘋果手機需要從新加坡政府那裡學習他們的危機意識和不斷聆聽市場需求,積極做出調整和變化。

新加坡開國元勛李光耀先生不斷告誡國人“新加坡從挖坑入廁到住進冷氣房的時間還太短,基礎還不夠牢固,我們的國民不要視新加坡的成功為理所當然、一成不變和一勞永逸。稍有疏忽、失誤和差池,三十多年的成果和心血便會毀於一旦,新加坡便會在一夜之間被打回原形。新加坡是獨特的。我們在甲組競爭,但我們是國小民寡,缺乏天然資源,其實只夠資格在丙組角逐。要繼續留在第一強國的行列,我們要清楚知道那些原則和做法令我們從第三世界升級。我們要精明、實際、實事求是和靈巧,以彌補我們欠缺的規模和分量。”

  新加坡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方方面面都在體現政府對時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調整。從李光耀到吳作棟再到李顯龍再到初露倪端的第四代領導群體,不同的治理哲學和方式的發展和轉換都在體現這一點。在2011年大選之後,針對人民新的意見、要求和呼聲,新加坡政府開展大規模的全國對話活動,鼓勵公民參與,了解公眾需求,做出重大政府人事、機構和政策調整。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的最高管理機構公共服務委員會主席近日也針對新加坡柱石之一的精英官僚制進行了公開的反思和政策調整。外界有相當多人認為新加坡對李光耀先生有個人崇拜,但是新加坡完全不存在所謂的李光耀思想。也沒有哪個有領袖崇拜的國家在領袖還健在的時候,就公開大規模探討領袖離世之後應該如何發展的。多年前新加坡的學界就開始探討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政治發展和行政改革。在李光耀先生90歲大壽的當兒,在總結他的成功經驗的同時,大型學術研討會和民間小型研討會上學者和專家更多的是展望未來,探討面臨的新挑戰和要採取的應對。

  “資源的詛咒“是政治經濟學裡一個重要的概念,豐富的資源、廣袤的國土和人口都可能成為國家由於不銳意進取,不求變化,瞎折騰而衰敗的原因。新加坡處在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地緣環境裡,土地和自然資源都非常稀缺,新加坡的成功是求新求變不斷適應和應對紛繁複雜外界和內部挑戰的管理的成功。在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動蕩年代(Turbulent Time), 每個國家面臨的挑戰跟蘋果公司在消費電子市場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被自己過去的成功所遮蔽,不去分析自己取得成功的原因,對自己面臨的挑戰視而不見,抱殘守缺,採用落後過時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和應對新形勢,患得患失,錯失發展機遇,得到的只能是不可避免的衰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