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 2014

微軟收購諾基亞或形成寡頭壟斷 中企需謀求合作共贏

北京新浪網 (2013-12-24 18:23)

【導讀】微軟收購諾基亞,商務部例行調查,如果引發專利戰可能違反《反壟斷法》。
  央廣網財經北京12月2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對於移動終端領域來說,微軟最終斥資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和部分專利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對於這項收購,商務部已經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審查,這一階段的審查將會加入反壟斷方面的內容。不過,兩大巨頭的聯手,顯然讓國內的手機生產商感到壓力山大。

  對於諾基亞來說,手機業務被收購之後,專利則成為諾基亞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之前諾基亞自己生產手機,同為業界廠商,可以用交叉授權的方式來進行合作以及制衡。因為每個手機生產商所生產的手機上都包含了自主專利以及別人的專利,這樣就不容易導致訴訟的發生。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可能發生變化。業界認為,諾基亞所擁有的專利組合數量位居業界第二,僅次於高通。如果它現在開始利用專利來獲得大量收入,並且發起一系列訴訟,對於整個業界,這都將是一場大災難。

  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2011年,愛立信就明確表示,希望獲得穩定的專利回報,並且發起了一系列專利訴訟案。如果諾基亞也萌生出這樣的想法,很難說會發生什麼。而諾基亞之前的一系列舉動,也顯示出它已經準備利用專利來賺錢。

  更致命的是,全球有20%的相關公司沒有跟諾基亞簽署專利授權,而它們幾乎全部都在中國。
  所以,根據媒體報導,有好幾家國內手機廠商要求商務部對諾基亞的專利進行事前審查,以防止諾基亞蛻變成一個專利流氓。

  諾基亞手中的專利就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如何趨利避害,甚至是提前佈局,是放在所有國內廠商面前的問題。

  微軟收購諾基亞,這項交易已經經過了多個國家的審查。商務部目前也在進行相關審查。有研究者認為,商務部應該會批准這項交易,但是同時對這兩者的合作提出一些限制。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表示,這兩大巨頭的聯手,對於中國手機生產廠商來說意味著新的挑戰。中國和微軟、諾基亞有著長期的合作,但現在微軟和諾基亞合在一塊了,我們應該考慮到它們合併到一起對於中國市場的影響。中國的企業也需要在新的環境下,考慮未來怎麼發展,怎麼應對挑戰。

  有人擔心,兩大巨頭的聯手會產生壟斷。曾劍秋指出,微軟和諾基亞是強強聯合。諾基亞在手機製造這個部分不僅有很好的口碑,而且還有很多專利,微軟也有自己的優勢,它們倆在一起,不排除會產生壟斷,也可能打破原本已經比較穩定的市場狀態。

  對於諾基亞來說,不再生產手機,意味著諾基亞可以放開手腳利用它擁有的大量專利來獲利,一旦諾基亞有所行動,影響範圍非常廣。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續俊旗就說,專利許可費的提升將大幅提升手機的價格,在價格敏感的中國市場,這將引發激烈的市場洗牌,對於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國內手機廠商,在面臨蘋果三星公司的競爭中,生存將更為艱難。

  諾基亞一旦打出專利的大旗,對於國內廠商來說會造成多少經濟損失?

  曾劍秋表示,有可能諾基亞會成為第二個高通公司,因為從專利數量等各個方面來看,它已經排在第二了,再成為第二個高通公司的話,在這樣一個專利市場上就會形成寡頭壟斷。第二個方面,從國內市場來看,我們也不能忽略中國企業的發展,比如說我們中國的華為公司現在也有很多專利。中國的企業不僅面臨著競爭,還可以合作,相信諾基亞也會願意和中國合作。中國的企業更多的應該跟國際一些巨頭,包括微軟、諾基亞這樣的企業在合作競爭當中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是未來的方向。

  面對即將到來的4G時代,我們還有沒有機會建立起自己的專利體系,讓國內企業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屏障?

  曾劍秋說,很多人都在擔心這個問題,但其實中國在4G這個領域,已經和3G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專利比原來多多了。建立一個體系去和國際巨頭,包括高通、諾基亞還有三星對抗,這可能是一個下策,我們沒有必要追求這種專利對等,而是追求合作共贏。當然,我們也需要有自己的武器,需要有自己的專利,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發人員,尤其是我們高科技企業,應該有更多的專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