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0, 2009

鉅亨看世界-掌中新金脈

鉅亨網
2009 / 03 / 09 星期一 18:00

Crooz Real,這個日本手機蒐尋引擎在去年推出微型部落格服務,現在日本中學生當中蔚為流行。使用者在這個微型部落格刊登個人簡介,例如生日、性別、血型、興趣、喜歡的影歌星。它有點像 Twitter,但所更新的訊息可即時出現在手機訂閱戶的介面上,且其留言格式不限每行 140字的限制。

業界普遍認為,隨身上網通訊的日趨成熟,有助於「下一個世代」網路 (Next Net;亦稱作「次世代網路」) 發展。日前蒐尋引擎龍頭 Google(GOOG-US)與全球手機出貨大廠 Nokia(NOK-US)所成立「感知網路」(Sense Networks)實驗室,即針對美國舊金山 400萬名行動上網用戶近 1年來的通訊數據,進行內容分析。

這份研究與Google的網路地圖不同,乃是以行動用戶的發話與行蹤為研究中心,再加以分類歸納Google Map以道路、地標為繪製焦點。「感知」實驗則專注於人類移動的趨勢,藉此提供客戶有用的商業觀點。

這個實驗室的電腦地圖中,密布著代表每一名隨身上網用戶的「行動熱點」。舉凡「熱點們」近一年來所光顧過的雜貨店、通勤的路程、遛狗的街市等,都是「感知」整理分析的範圍,但它惟獨不對外透露用戶個人資訊。

「感知」的研究得出以下幾項值得公開的資訊。諸如:熱點聚集地時常是知名餐館或連鎖店。因公出差的熱點,傾向在城市定點活動。首度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其移動方向則由固定趨勢轉為隨機狀態。熱點的作息時間,可供企業據此評判薪資水平。此外,在停車場中駐留較久的熱點,傾向為購買奢侈品牌的消費者類型。

「感知」系統在追蹤熱點的行程一段時間後,會將其分派納入某一類別的部落中。以生活作息而言,屬於「夜貓族酒吧客」的熱點們自成一個部落。這類用戶在清晨留連酒吧時只要打開手持行動裝置中的網路地圖,就能找到「夜貓族酒吧客」熱點聚集地,他可按圖索驥,加入同好的社交生活圈。

世界知名廣告集團 WPP旗下一家加盟戶外廣告公司,亦依「感知」的數據為活動策畫藍本,成功舉辦啤酒促銷活動。熱點的行蹤透露出消費者的偏好類型,因此,有關於「熱點最可能買些什麼」,亦或「什麼地方最能讓熱點產生消費衝動」,是「感知」實驗室感興趣的分析主題。

另一個超越市場行銷的範疇、同時又與「下一代網路」趨勢有關的主題則為:研究者可藉由熱點分布趨勢調整交通動線、察覺疾病或犯罪事件蔓延的型態,甚至監測改善員工的不良行為。

「感知」的實驗研究,也與蒐尋引擎龍頭Google大受歡迎的網路地圖(Google Map)有所重疊。Google Map作為Google的蒐尋引擎模式與廣告營收的核心,按著瀏覽者的擎點網站與連結,開發出可供使用者自製合成地圖的Google Map程式,帶來了可觀營收。

此外,模擬真實世界繪製出仿真地圖,也是Google正在加把勁達成的目標。「感知」的實驗工程亦加入這項競爭行列中,它想要將真實世界中的酒吧、餐館、體育場,以及街角的樣貌繪入網頁中。

如果有一天,網路地圖的工程有能力繪製出虛擬的紐約時代廣場,那麼當網友造訪這個網頁時,就有可能彷彿身歷其境,再也不怕去到真實的時代廣場時,有迷路的可能。《BusinessWeek》報導,知名景點的網路地圖搞不好因此大受歡迎,擎點率不亞於像Yahoo!這類的入口網站。

屆時,新一代的網路地圖將不再以道路、森林或山脈當作地標,而是按照網友的社群分類,以及網路社交活動,這將可供企業張貼廣告、銷售產品、租售辦公地點或者造勢動員的虛擬場所。

誕生於 2年前的首支上網手機-Apple(APPL-US)的iPhone,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例子。iPhone的熱賣成功地說服網友將注意力從個人電腦轉移到行動裝置。iPhone手機應用程式在一窩蜂下載的風潮下,更締造出空前的通訊記錄大爆炸。

其實,以 Apple為平台的應用軟體是 Apple邀請廠商設計出來的。這些廠商從小型的遊戲設計公司到金融機構 Bank of America(BAC-US)都有,每位設計者都可以在iPhone平台上開店。

Apple 平台的網路商店 (App Store)目前供應超過8000種應用程式。後來,Goolge、Nokia、RIM以及 Microsoft都循此模式開發自家的手機應用軟體。這些應用軟體功能或是收音模式切換,或是網拍模式切換。

舉凡手機用戶的移動軌跡、呼叫模式,都賦予行銷者特殊的觀點觀察消費者的興趣和需求。「感知」實驗室就發現,酒吧常客花較多時間在以酒為主題的遊戲上,多過其他使用者。

還有,部份手機大廠甚至可經由特殊設計,參與在窺視這種資料的行列中。不過「感知」的實驗即便可以追查得到熱點的真實身份,仍竭力避免收集個人資料。

「感知」的創辦人 Greg Skibiski說,我們不值得冒這個險,亦不需要這樣的資訊。畢竟,隨著公權力的介入和避免侵犯隱私,多數的廣告商並不主動發送廣告或折價券到用戶手機。

不過,誰說行動用戶拒收手機廣告呢?

現在,iPhone網友開始接受定位系統的推薦,前往所在地點的附近餐廳享用美食。行銷調查公司 Opus Research 的資深分析師 Greg Sterling表示,詢問受訪者是否歡迎自選的商家發送廣告訊息,43% 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願意/有點興趣」。這些受訪者中,有許多人持有高階品牌手機,如iPhone或黑莓機。

手機廣告在客戶服務這塊領域仍是大有可為的。汽車大廠 General Motors(GM-US)算是一個開創先例。北美 550萬名用戶登入其OnStar全球定位系統。他們都樂意為了自身的安全和方便交代行蹤。

網購零售巨頭 Amazon.com(AMZN-US)同樣在手機網路業務上開啟了一些可能性。用戶可透過iPhone上傳採購商品的圖樣,然後Amazon將為他們立即蒐尋最便宜的價格與最近的售貨地點。Amazon的資料也可找出熟客的行蹤記錄與個人興趣。

「感知」的實驗內容,是透過 GPS系統、手機基地台,或 Wi-Fi區域網路來接收 400萬名用戶的通訊。從手機大廠 Nokia參與這項研究的意義來看,相信其最新產品藍圖與此方向有關。

我們可以期待,有一天當我們迷路時,手中的可攜式裝置(諸如小筆電、手機、行車導航系統)可以協助我們找到方向,屆時,我們不會在意「我已經迷路了」這樣的隱私訊息外流。

(邱勤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