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31, 2015

為何國內手機商如此在意微軟收購諾基亞

北京新浪網 (2014-03-10 05:20)

南人KTV

  在今年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雖然上有三星GALAXY S5獨占旗艦機領域、下有諾基亞推出基於Android系統的低端手機攪局,但以"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為代表的中國移動終端製造商仍憑藉超高的曝光率,成為大會中最搶眼的一道風景。除此之外,包括O PPO、魅族在內的多家國產機品牌,也都登上了國際舞臺。

  這釋放著一種信號——— 日益崛起的中國移動終端品牌已不滿足於日益飽和的國內市場,有意大規模"出海",而MWC就像是一次集結號,一個向外界展示自己實力的平臺。而值得註意的是,此前大多數已開拓海外的國內品牌,市場主要集中在印度、東南亞和南美等欠發達地區。觸角真正伸向歐美核心市場的,僅有中興、華為和TCL(海外品牌為阿爾卡特)等少數企業。

  對於所有有意進軍歐美、擴大海外觸角的國內終端品牌而言,橫?在面前的最大障礙不是產品,也不是市場推廣能力,而是專利。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向筆者表示,專利就像是挖坑運動,先行者挖好坑,後來者就要為之買單,這是國際慣例。如今,進軍海外的品牌都清楚這些道理,廣東人說"食得鹹魚抵得渴",他們都有遵守國際專利規則的準備,但對絕大多數國產品牌而言,專利費用很可能啃噬掉他們僅有的利潤。

  這種情況在曠日持久的"高通專利"問題上已有體現。2月9日,國家發改委收到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旗下的手機中國聯盟遞交的一份關於高通涉嫌歧視性定價和壟斷高價的報告。報告稱,高通涉嫌違反標準必要專利權人所應承擔的按照公平、合理及無歧視原則對外進行許可的義務,對國內通信設備製造商收取遠高於歐美公司的專利許可費率。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依法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但換個角度看,在結果出現之前,高通仍會以現有的專利模式向國內企業收費,即便最後高通"認罰"也是亡羊補牢。因此,有了前車之鑒,國內企業在另一家專利巨擘微軟面前,正嘗試在用"事先談好價碼"的方式,為品牌出海保駕護航。

  同樣是在今年MWC上,諾基亞展台的"大樹裝飾"令人印象深刻。筆者則從大會主辦方人士處聽到了一個花邊小故事,原本諾基亞展台的LOGO是想用"微軟"的,但因為微軟收購諾基亞事宜仍在中國商務部的審核中,所以最後展台只能繼續使用諾基亞標識,其背後就是國內手機商在為自己的權益做"鬥爭"。

  3月3日,商務部就微軟-諾基亞交易召開聽證會,聽證會的參加者包括一眾中國本土手機企業,以及相關專家和行業協會。與會者們表達了諸多訴求,其核心有兩點,一是對諾基亞在許可費率及FRAND(非歧視原則)、禁令使用方面附加限制條件,避免其及其專利受讓人不合理地運用專利權;二是對微軟附加限制條件,要求就微軟針對Android專利的許可費及禁令使用有所限定。另有未經證實的最新消息稱,除中國手機廠商外,谷歌和三星也向中國政府表達了擔憂,即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會導致專利使用費上漲。

  站在微軟的角度,其的確有動機提高專利授權費用,目的是促進更多的Android手機製造商改用自己的WindowsPhone系統。

  到目前為止,國家商務部仍未給出結果。不過在2月19日,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會議已經通過了此項合併,但前提是添加了類似中國手機產業鏈提出的限制條件——— 如要求微軟在許可移動設備相關專利時不得進行不合理定價或給予歧視性待遇,也不得以其他方式干預移動設備生產商自由選擇移動操作系統的權利。

  這看似只是融化了冰山的一小角,但對蠢蠢欲動進軍海外的國內手機商來說,已然是一劑強心針。畢竟按照國際慣例,類似高通的事後反壟斷調查才是常態,相反事先添加限制條件的案例少之又少。可以預見,在微軟完成對諾基亞的收購之前,整個Android產業鏈,特別是意圖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仍會鉚足了勁為自己爭取籌碼,畢竟這關係著自身的未來。南都經濟評論員 方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