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4, 2012

諾基亞與時間賽跑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2012-05-31 02:55:01

“我正在北京走訪零售店。非常高興地看到一位忠實用戶買了她第四部諾基亞手機:一部Lumia800。”5月27日,諾基亞全球CEO埃洛普在自己的twitter賬號上興奮地曬出了自己作為“促銷員”的成功戰績。

如果并非直接相關的工作部門,就連不少諾基亞自己的員工也在納悶:埃洛普怎么又來中國了?就在3月底,埃洛普剛剛與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盛大而高調地發布了諾基亞在中國的首部WindowsPhoneLumia800C。

實際上,在WindowsPhone產品本身已經沒有太多問題的情況下,埃洛普已經把注意力重點轉移到了市場和渠道上:每個月都飛幾個國家,而每到一個地方,無論多忙,他都會做同一件事情:探訪當地的手機零售店。

過去一年多時間,諾基亞最不缺的,就是“負面消息”,關於諾基亞的未來,樂觀派和悲觀派仍然涇渭分明,但諾基亞在N9的廣告語中說,“我能經得起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大贊美”,對於諾基亞來說,黎明還遠嗎?

諾基亞探底?

壞消息從來都是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從現在來看,形勢似乎也不能更糟糕了。

上個月,諾基亞剛剛交出了一份糟糕的財報。由於銷售銳減,特別是智能手機,諾基亞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凈營收為73.54億歐元,同比下滑29%,凈虧損9.29億歐元,這是諾基亞自2011年以來連續四季度財報出現虧損。而且第二季度的情況預計也不會好轉,運營利潤率將與第一季度持平或偏低。

早些時候,由於預期到諾基亞業績不佳,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將諾基亞信用評級下調至接近垃圾級別。

還有分析師對諾基亞的現金流狀況表示擔憂,稱諾基亞的現金儲備兩年內將耗光,屆時微軟或將出手相助。

更不利的恐怕要數,三星手機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已超越諾基亞,諾基亞14年之久的霸主地位從此終結。而且三星、蘋果今年一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都超過了3000萬部,幾乎是諾基亞的三倍。

在iPhone以及Android陣營的凌厲攻勢下,至少目前與微軟結盟的諾基亞還未在全球市場上明顯展示出它力挽狂瀾的威力。

一名接近諾基亞的人士對記者說,已經找到方向的諾基亞現在仍在經歷一場陣痛,但這場陣痛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與時間賽跑

一年前,剛剛上任的CEO埃洛普已經做出反思,他在致員工的一封內部備忘錄中把諾基亞比作了“燃燒的平臺”,承認了諾基亞在面對iPhone、Android等對手的競爭中失敗,“我們已經失去了市場份額、注意力份額和時間。”

埃洛普對當時諾基亞的處境作了客觀分析:一方面,諾基亞在中高端手機市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相對於蘋果和谷歌等智能手機競爭對手,諾基亞已落后多年,除非做出巨大努力讓公司轉型,否則這一差距可能還會擴大;另一方面,在低端手機市場又面臨著中國手機生產商扼殺的局面,中國廠商生產出手機時,諾基亞“甚至連產品的PPT都還沒做完”。

他總結道:缺乏凝聚和引領這家公司走出困境的可信度和領導力,接連錯過機遇,未能盡快推出創新產品,內部未能實現協作,都是造成諾基亞當前面臨困境的原因。

困境之下,諾基亞選擇了與微軟結盟,把塞班外包埃森哲,擱置Meego后續研發,全球大裁員,將研發和制造部門逐步遷往中國等地區。

最近外媒消息稱,諾基亞正計劃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位於紐約州白原市(WhitePlains)的紐約總部辦公大樓賣給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在艾媒咨詢董事長張毅看來,諾基亞衰敗的理由主要是在競爭對手紛紛轉型的階段,諾基亞沒有快速地做出市場決策。而從它當前的情況來看,諾基亞的大企業病并沒有治愈,其心態并不開放,決策機制并非太通暢,需要更好的改變。

埃洛普在公布公司第一季度財報后接受采訪時表示,諾基亞將繼續削減成本,并出售非核心資產以努力恢復盈利能力。

諾基亞仍在重整旗鼓,但競爭對手并沒有留給它太多喘息的機會。

Gartner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場,2012年第一季,三星取代自1998年就一直蟬聯冠軍的諾基亞;在中國市場,諾基亞同樣面臨著華為、中興以及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的千元智能機競爭。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2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諾基亞、三星、蘋果占有率分別為27.4%、19.5%、12.4%,但和2011第四季度相比,諾基亞智能手機的關注度下降明顯,由18.3%降到9.5%。

對於諾基亞的未來,未來6個月的變化將變得至關重要,今年第一季度Lumia的實際銷量僅為200萬部。

丹麥調研公司StrandConsult創始人約翰·斯特蘭德(JohnStrand)則認為,現在的諾基亞需要以量取勝。它要想東山再起,今年需要售出2700萬部,明年為5500萬,2014年則會達到9400萬。“如果能夠達到該銷量,諾基亞復甦有望,否則將失去機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