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4, 2008
管理新思維》策略敏捷度 助你領先群倫
如何確保自己的企業不但比競爭對手具有優勢,而且更能搶得先機?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教授多茲(Yves Doz)、諾基亞前高層主管柯索仁(Mikko Kosonen)去年年底出版《快速策略──策略敏捷度如何幫助你保持領先》(Fast Strategy:How strategic agility will help you stay ahead of the game)一書強調,企業要領先群倫,就要充分運用「策略敏捷度」。
充分運用策略敏捷度
柯索仁表示,擔任諾基亞策略負責人和資訊長時,他一度面臨策略敏捷度的挑戰。任職諾基亞,讓他摸清楚策略敏捷度涵蓋兩個層面。一是策略敏感度,即組織如何看世界,是否夠開放、夠關注,足以嗅到新機會,並預知既有商機即將消失。一是資源流暢性,這指的是企業能否在瞬息萬變的複雜環境中,迅速配置資源,抓住剛崛起的商機。
科索仁說,他親眼看到諾基亞因為不斷成長,身為領先企業卻慢慢失去策略敏捷度和資源流暢性。1990年代初期,諾基亞因為具備策略敏捷度,而把易利信、摩托羅拉拋在後面,不過接著幾年因為若干這部分的能力開始惡化,即使公司有意銳意改革,難度卻變的很高。
當時,科索仁向INSEAD策略教授多茲求援,希望對策略更新有更多的了解。他倆進行一項研究,訪談12家企業,研究他們的策略敏捷度,其中包括IBM、惠普、思科、SAP、英特爾等六家如今還存在的高科技企業,當然也納入諾基亞。
多茲表示,這項研究結合了他的理論和受訪企業的實務,其中最重大的發現是,企業必須在思維和組織流程上兼具敏捷性和彈性,要做到如此,有賴特定的領導統御技巧。
多茲說,我們主張企業要有心理上和認知上的靈敏度,也就是所謂的「策略敏感度」,基本上,要對全世界保持開放的心胸,而且保持高度的警戒,掌握情勢的演變。
與時俱進 常保資源流暢
他認為,最重大的一個改變是,以往企業把策略視為定期的規劃功課,再花五到十年的時間去執行策略,然後又開始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麼?」或者靜待危機發生,再來檢討策略的適用性,「如今已大不相同。」
「即使企業一直保持警覺,掌握周遭發生的事,具有心理上的敏感度和靈活度,以及不時檢討的心態,卻未具有資源快速分配的能力,仍將功虧一簣。」多茲強調,資源流暢性是一種核心能力,包括投資、撤出投資;建立業務、提供基本設施;成立新事業幾天內開張,一旦行不通,以有限的成本退場,轉而投入其他領域等各方面的能力。
策略敏捷度的笫三個層面,是領導團隊齊心協力,也就是高層經營團隊矢言做成有膽識的共識決策,並且團結一致執行決策,不會因為分權化造成的緊張,而四分五裂。
柯索仁表示,新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強調領導團隊應同心協力,以及企業應深入關切維繫領導團隊同心協力的機制。
金融市場喜歡具有明確價值創造邏輯的企業,不過卻不喜歡只有單一業務的企業,柯索仁說:「因此你要有一個業務組合,不過這些業務需要加以整合,因此所有業務要像團隊般運作。」
他表示,如今帶動企業價值的是策略整合,這對接受訓練要成為英雄式領導人的企業經營者來說,十分困難。「企業若想靠整合蓬勃發展,就必須以團隊的方式運作,這不簡單。」
策略整合 達成團隊共識
多茲分析,共識決策難以達成主要基於兩個原因。首先是,一旦人們承擔責任,就很難接受任何有關變革的想法,而且即使他們有變革的意願,也會把最多的心力放在自己的單位上。
他強調,因此企業必須建立某種形式的高層共同負責機制,經營團隊須共同承擔為整個企業提升價值的重任。
兩位作者警告,企業愈成功,失去策略敏捷度的風險就愈大。柯索仁說:「你的視野會愈來愈窄,你只是一再重複成功方程式,而且你的資源被困在不同的組織貯藏窖,領導團隊的同心協力也會開始瓦解,每人都忙著自己的業務成長,不見進一步拓展企業的共識。」企業領導人應避開這個陷阱。
雖然作者只研究高科技企業,他們卻強調,對其他產業來說,策略敏捷度也攸關重要。柯索仁指出,在資訊、通信產業正在形成的現象,也出現在其他產業,不但變遷速度加快,而且變化的本質愈加複雜、系統化,且更不可測,因此最迫切需要的是策略敏捷性。(取材自INSEAD知識網站)
【2008/04/1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商刊:諾基亞稱霸中國市場“簡單”秘訣
【賽迪網訊】4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商業週刊》近日刊文指出,諾基亞之所以能夠稱霸中國手機市場,主要是因為了解中國市場的競爭法則,並制定相應的策略。
對於在中國的跨國企業而言,芬蘭諾基亞公司絕對是一個典範。諾基亞能夠了解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法則,並對自己的策略做出相應調整和完善。
據近期公佈的一項數據顯示,2007年諾基亞在中國市場共售出了7007萬部手機,同比增長38.6%。同時,中國也成為了諾基亞的最大手機市場,銷售額佔到了諾基亞全球銷售的16%。
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諾基亞擁有中國手機市場35.3%的份額。而最強勁競爭對手三星僅為13.2%。
而且,諾基亞在中國的壟斷地位短期內還沒有結束的跡象。不久前,諾基亞剛剛宣佈與中郵普太達成一項合作協議,為後者提供價值約20億美元的手機。
有分析師認為,諾基亞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銷策略的調整。最初,諾基亞主要與全國性經銷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但後來,省級經銷商成為了諾基亞的發展目標。
對此,諾基亞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鄧元鋆(David Tang)稱:“諾基亞在中國確實進行了一些大改革。我們意識到,諾基亞需要地區級合作夥伴來發展當地業務。”
此外,還有業內觀察家稱,諾基亞不僅僅把中國市場看作是手機傾銷地,以及廉價生產基地。更為重要的是,諾基亞把中國作為其重要研發基地之一。
據鄧元鋆透露,諾基亞去年在全球銷售的手機中,50%由北京研發中心研發。
(責任編輯:孫莉)
Sunday, April 13, 2008
諾基亞關閉德國工廠 3.14億美元安撫失業員工
諾基亞今年1月宣佈計劃將關閉其位於德國魯爾工業區博鴻的一家工廠,此計劃將導致2300人失去工作,諾基亞因此受到了德國工會和政界的嚴厲指責。
諾基亞4月9日表示,與前德國工廠的員工代表達成了一份3.14億美元的資助計劃,主要用於安撫工廠關閉後被遣散的員工。
諾基亞今年1月宣佈計劃將關閉其位於德國魯爾工業區博鴻的一家工廠,此計劃將導致2300人失去工作,諾基亞因此受到了德國工會和政界的嚴厲指責。
諾基亞表示,由於已與員工代表就上述計劃達成一致,因此這家工廠將於6月30日按期關閉。諾基亞還專門成立一家“過渡公司”,為失去工作的員工提供為期一年的幫助。
博鴻當地僱員委員會的領導人吉瑟拉‧阿車巴赫(Gisela Aschenbach)表示:“諾基亞追加的部分補償主要用於資助那些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和殘障人”。諾基亞稱之為一項“公正的、負責任的社會計劃”。
“對於我們的這些目前面臨困境的員工,公司具有不可推卸的資助義務和責任,從一開始我們就考慮到要對失去工作的員工以適當的方式提供資助。”諾基亞執行副總裁維利‧桑德貝克(Veli Sundback)在聲明中表示。
諾基亞CEO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對於關閉工廠一事表示過道歉,但他稱這一做法很有必要。據稱這家工廠的手機產量佔諾基亞手機總產量的6%,但其勞動力支出卻佔公司全球勞動力支出的23%。諾基亞曾表示,博鴻工廠的勞動力成本幾乎是公司在馬來西亞另一家工廠的10倍。
但德國當地官員卻表示,勞動力開支隻是整體成本的一小部分。為此當地政府強烈要求諾基亞返還1990年代末在此建廠時穫得的政府資助及其利息,總額達9400萬美元,並指責諾基亞自2002年以來未兌現新增固定工作機會的承諾。
諾基亞對上述要求和指責予以反駁,並稱其一貫遵照協議要求行事。
諾基亞可能提前推出iPhone的競爭產品
(倫敦11日訊)諾基亞(NOK)用于挑戰蘋果公司(AAPL)iPhone的新武器的細節正逐漸浮出水面。近來一些分析師表示,雖然諾基亞觸摸屏產品的外觀可能很時髦,但其操作系統可能令人失望。
過去幾個月中,身為世界最大手機制造商的諾基亞已毫不掩飾地透露出如下訊息:公司正在研制一種擁有觸摸屏技術的高檔手機,反擊蘋果對自己傳統地盤的入侵。
外界首次獲悉諾基亞新產品的資訊是在幾個月前。目前有跡象表明:它的正式推出可能即將成為現實。
本周初諾基亞開始挑起行業觀察家的胃口,在加州紅木城舉行的Evans數據開發者會議上,諾基亞演示了開發代號為「Tube」的新手機的幻燈片。
諾基亞的一位發言人拒絕提供新產品推出的準確日期,他僅表示這可能在今年的下半年。他還稱,諾基亞不會對即將推出產品的技術細節發表評論。
行業觀察家一直保持著耐心,他們強調產品盡可能完美和不要用一種半生不熟的產品來敷衍消費者對諾基亞來說很重要,新產品必須具備能與改變了行業規則的iPhone進行比照的實力。
英國電信業咨詢公司CSS Insight的分析師本-伍德(Ben Wood)表示:「iPhone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地震式的影響。從它發佈的第一天起,市面的每一種手機都變得令人失望。除非諾基亞的產品非常好,否則他們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隨著幾個月時間的過去,諾基亞搶在蘋果推出一種3G版iPhone前發佈競爭性產品的壓力持續增長。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無線設備研究主管奈爾-莫斯頓(Neil Mawston)指出:「從長期角度來說,諾基亞肯定需要一種觸摸屏產品。蘋果已提高了比賽的橫桿,諾基亞必須做出反應。」
他還稱,諾基亞可能將時間花在了「對可靠性和耐久力的執著上」。
軟件可能「令人失望」
一旦諾基亞推出第一種觸摸屏產品,外觀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軟件可能最終決定這種產品的成敗。
Nomura International的分析師李查德-溫德索(Richard Windsor)表示,他檢測了S60操作系統的最新版本,但它幾乎沒有給他留下什麼深刻印象。有跡象表明,S60很有可能成為諾基亞觸摸屏手機的操作系統。
溫德索警告道,除非在新產品推出前諾基亞在用戶體驗方面有「重大改善」,否則新產品將不能追趕iPhone,也無法實現盈利。
他指出:「雖然這種產品看上去不錯,但我們認為軟件最終將導致它讓許多人失望。」
Gartner無線設備研究主管卡羅琳娜-米蘭尼西(Carolina Milanesi)也對操作系統持懷疑立場。她指出,S60系統只允許用戶通過觸摸屏下達指令時一次使用一個手指,而iPhone的界面是「多手指觸摸」式,這表明後者可同時對幾個手指的指令做出反應。
米蘭尼西認為,這種能力可能是諾基亞的設備不具備的,諾基亞「有必要用某些東西來彌補這個不足」。
其他分析師預言,諾基亞針對iPhone的第一種競爭產品一開始就會遇到很大困難。
CSS Insight的伍德表示:「蘋果已將橫桿設置得很高,任何競爭產品的第一次試跳都可能遭遇失敗。」
但是,即使諾基亞的第一種觸摸屏產品遭遇失敗,諾基亞最終開發出一種足以與iPhone分庭抗禮的產品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伍德指出,現在身為世界二號手機制造商的三星(SSNGY)已顯露出有能力迅速改善第一批觸摸屏產品。
自iPhone面市以來,這家韓國公司至少已推出了五種觸摸屏手機,其中包括Instinct。
應指出的是,iPhone也有自己的弱點。
諾基亞可能在短信方面擊敗iPhone?
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師莫斯頓認為,諾基亞最大的機會可能在短信功能上。
他指出:「我認為,如果諾基亞在競爭性產品的短信方面做得比iPhone更好,他們很可能使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
短信是歐洲市場年輕人特別喜歡的溝通方式,短信在美國市場的熱度也正在增長。
莫斯頓預計,諾基亞最初只會推出一種觸摸屏手機,然後逐漸發展為一個系列,其名字可能是T系列。他強調,諾基亞的目標是與蘋果的產品區別開來,因為這家芬蘭手機巨頭絕不會滿足只售出1000萬部手機。
他認為,諾基亞希望售出更多的手機,充分產生規模效益。
2007年諾基亞高端N系列手機的銷量為3800萬部。依照預定計劃,諾基亞將在下周四公佈第一財季的業績報告。
Wednesday, April 9, 2008
諾基亞改策略 低調回攻美國
當摩托羅拉在美國大幅衰退之際,許多廠商皆迅速表態將積極搶進市場。然而諾基亞卻與這些廠商大相逕庭,不但沒亮眼廣告也沒新產品,他們主要著手幕後的改變。他們與AT&T等電訊巨頭合作,這些業者不僅掌握了美國主要手機銷售通路,也已經著手設計北美市場專屬的手機。
過去諾基亞未曾與電訊業者有過緊密合作並客制化手機的經驗,目前的策略對諾基亞來說是很大的改變。
對諾基亞執行長卡拉斯沃(圖)來說,取代摩托羅拉在美國的市場對公司是相當重要的開端,而他認為這是公司在美國市場擴大市佔率的絕佳機會。
諾基亞在美國的佔有率僅為10%。主要障礙在于這個市場約有半數手機使用的無線通訊標準與其它多數地區不同。而諾基亞也較習慣歐亞市場,這些地區消費者常可在獨立的小型零售店中購買手機。
不過,為順利地擴大市佔率,諾基亞開始指派美國員工組成團隊,鎖定主要通訊業者;也把銷售團隊配置到主要通訊業者的大樓旁,這些業者本身亦販賣諾基亞手機。諾基亞還添加了客制化按鍵,也設計出更多款的手機顏色。同時,為提升品牌形象,該公司還贊助設立了「Nokia Theatres」等流行音樂演唱場所,來吸引年輕聽眾。
業界呼籲開放作業平台 手機營運模式遭痛擊
從西班牙巴塞隆納所舉行的2008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上,我們也聽見了一種對於開放性的呼籲——可在任何行動設備上獨立於行動廠商而執行的各種應用和服務。
事實上,由蘋果、Google和諾基亞所發起的這種期望並不見得能夠集結成一種針對現有模式的有力聯盟。例如,在採用GPS的網際網路方面,諾基亞的立場就與Google相左;而蘋果公司由於必須為其iPhone開發軟體,最終可能在軟體開發人員招募中與Google衝突,因為Google在為其行動電話用Android軟體開發平台而招募開放原始碼高手時,剛好與蘋果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庫相同。
然而,這三家公司所釋放的力量已經使得晶片業者和軟體供應商們竭盡全力以滿足下一代手機的要求,特別是他們必須具備可處理如YouTube等各種Web瀏覽的能力,以及可執行如Android等各種開放原始碼與Linux行動作業系統的需求。同樣重要的是整合GPS的能力可同樣為室內與戶外提供準確定位,而無需消耗電池電量。當然,針對熱衷於複製蘋果iPhone成功模式的其它手機供應商而言,觸控式螢幕解決方案也存在著大量需求。
在行動產業中,許多人都已體認到市場的轉型,並已形成了業界一種普遍的憂慮:內容和服務供應商將把電信廠商貶低至類似‘傳聲筒’(dumb pipe)那樣的配角。
“在我們目前所討論的平台策略中,電信業者正進一步地被強化還是被邊緣化呢?”行動設備製造商Research in Motion公司co-CEO Jim Balsillie問道。
諾基亞公司的主要意圖是提供獨立於電信業者的服務。諾基亞公司總裁兼CEO Olli-Pekka Kallasvuo宣稱,該公司將‘重塑網際網路’面貌。這家芬蘭手機製造商絲毫不掩飾其野心不是沒有道理的──該公司在2007年底的市場佔有率已達40%。
Maps 2.0是諾基亞所追求的關鍵。諾基亞稱此技術為‘可感知內容的網際網路’,它整合了多媒體特色、Web瀏覽與GPS輔助等功能。“我們可為用戶提供更相關、更有力的架構,”Kallasvuo說。
諾基亞公司服務與軟體執行副總裁Niklas Savander預計,“藉由在網際網路中增加了時間、地點和人物等背景架構,Web將變得與目前用戶所使用的截然不同。”
隨著Maps 2.0 beta版的推出,Kallasvuo認為它將使得“導航走出汽車,而導入人行道應用中。”例如,當用戶以照相手機拍攝照片時,Maps 2.0將可同時把GPS座標儲存在一個元資料檔案內,這種功能稱為地理標記(geotagging)。
因此,Savander說,“位置不再是一種應用,而成為了網際網路的一個組成部分。”他並以另一個例子說明,手機的地圖還可自動顯示“朋友所在的位置”。
晶片廠商也積極地支持以GPS啟動網際網路功能的提議。“GPS可提升網際網路的利用,”意法半導體(ST)公司的行動、多媒體和通訊部門總經理Tommi Uhari預測,“GPS可作為關聯架構的篩檢程式,能夠排除不必要的資訊。”
諾大的市場潛在需求正推動著晶片廠商全力支持GPS,GPS晶片供應商先驅SiRF Technology公司創辦人兼行銷副總裁Kanwar Chadha表示。諾基亞計劃在今年出售3,500萬部GPS手機,但“它佔諾基亞整體銷量還不到10%,”Chadha說,“試想看看,如果每一部手機都具有GPS時的前景如何呢?”
作為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的一員,SiRF已經與Google結盟共同力推Android平台。Chadha表示,SiRF將以Google的新作業系統為基礎,在將‘位置感知’功能整合於手機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Google本身則將地圖查找功能視為其行動作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許多人不再將簡單的‘A點到B點’導航視為手機GPS的主要功能。“人們喜歡地圖,”諾基亞的副總裁Michael Halbherr說。“他們看地圖,也玩地圖。”
SiRF公司的Chadha介紹:首先,手機GPS能夠“顯示你附近的情況。然後再為你提供有關周遭情況的有用資訊。如何到達到目的地則是第三項功能。”
一旦Google開始要用戶透過其GPS手機來分享、建立部落格或提供資訊時,這些資料就必須被置於一個具備互通作業性的平台上。而這一點也是諾基亞的Savander及許多人所質疑的──Android究竟能多開放?“使用Android平台的手機用戶們除了Google以外,還能選擇使用Yahoo等其它服務嗎?”他質疑道。
在全球行動通訊大會上,博通(Broadcom)、恩智浦半導體(NXP)、高通(Qualcomm)、ST和德州儀器(TI)等公司展示了Android的初次建置方案。但該平台也為晶片廠商提出了問題,主要是:在一個如手機應用處理器般競爭激烈的晶片市場,作為一家開放原始碼製造商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由於推動原始程式碼將為洞悉晶片功能帶來前所未有的能見度,因此,幾家晶片廠商已確認,他們已經就Android的涵義進行過內部討論。
但開放手機聯盟的理念是“透過支持開放原始碼的各種活動,使不同手機廠商都能利用Android平台,”TI無線終端業務部門的全球策略行銷總監Avner Goren說。他解釋說,該聯盟使得OEM能採用通用的平台,並以規律地增加和強化特性的方式來製造手機,能非常深入地導入‘建置定義’。
“Android平台包含全部的軟體堆疊,從Linux核心開始,並一路延伸至應用程式,” Goren說。
NXP已對各種基於Linux的手機平台進行了研究,如Purple Labs和Azingo。“100美元的智慧型手機將吸引中國市場的興趣,”NXP公司執行副總裁Marc Cetto說。但目題是還需要另一種Linux手機平台嗎?“由Google所推動,Android平台相當具有‘錢’景。我們可不能低估了它的影響力,”他說。
市場研究機構Envisioneering的首席市場分析師Richard Doherty認為,Android平台是Google為了“尋找軟體高手,並希望借助他們探索伺服器和用戶端軟體強化極限”的一項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即將發佈其iPhone軟體開發套件,Doherty說“現在我們必須密切觀察蘋果和Google將在這場競賽中,分別可招攬多少出類拔萃的軟體高手。”
原生網路瀏覽能力
誠如諾基亞的CEO Kallasvuo所言,“使網際網路擺脫桌上型電腦的限制”已成為全球行動通訊大會的探討主題之一。取代電信業者封閉式作法的網際網路完全接取途徑實為必然之趨勢,但蘋果iPhone的成功,也加速了全方位原生Web瀏覽器成為手機的新必備功能。
“2008年以內,人們會在手機上瀏覽YouTube和Facebook,”ARM行動方案總監Rob Coombs表示。
Coombs指出,ARM11處理器將會是個‘轉捩點’,而其核心則已經為在手機上閱讀電子郵件等功能‘敞開了大門’。隨著ARM Cortex-A8處理器的推出,2008年正揭示著手持設備性能將會出現更重大的飛躍式進展,他舉例說,如手機可“在幾秒內載入CNN的報導”。
On2 Technologies在大會上推出了一款可配置的多規格RTL硬體解碼器Hantro 8190。該晶片可讓手機設計者為行動視訊(H.264、VC-1)、網際網路視訊(YouTube所用的Adobe Flash)、廣播視訊(MPEG-2)和視訊會議(H.263)增加解碼功能。On2 Technologies公司執行副總裁兼營運長Eero Kaikkonen說。‘客廳革命’正在改變行動電話的要求。
Opera Software公司在另一場發表會中展出其新款的Opera Mobile 9.5全功能原生瀏覽器。許多業界專家認為,該瀏覽器將提供可媲美或超越蘋果iPhone的瀏覽體驗。
Opera Software公司的Opera Mini利用遠端伺服器預先處理Web網頁,再傳送到手機,以使網際網路可接取至各種設備上。相形之下,該公司的Opera Mobile 9.5則將“iPhone的體驗導入任何多功能手機或智慧型手機,”該公司發言人表示,這也讓用戶就像使用PC一樣,能夠與內容輕鬆進行互動。

圖說:諾基亞以Maps 2.0投石問路,意欲‘重塑網際網路’面貌,該公司CEO Olli-Pekka Kallasvuo說。
作者:吉田順子、白明宇、柯思成
N95炫音效 塞班系統將支持杜比環繞音

2008-04-06 11:12:28
圖為帶有杜比音效處理軟件的諾基亞N95
據稱以後諾基亞將會在其N系列手機中加入對杜比環繞音效,這對諾基亞N系列的音效品質將是革命性的提升。
在此有必要對杜比環繞聲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1994年12月27日,日本先鋒公司宣布與美國的杜比實驗室合作研制成功一種嶄新的環繞聲制式,並命名為“杜比AC-3(Dolby Surround Audio Coding-3)”。1997年初,杜比實驗室已正式將杜比AC-3環繞聲改稱為杜比數碼環繞聲(Dolby Surround Digital),簡稱為Dolby Digital。為了將立體環繞多聲道的聲音訊號存入電影軟片,大量的聲音必須被壓縮錄制,透過AC-3的音效處理,Dolby Digital共有5.1個聲道:前左、前右、中間、左後環繞、右後環繞5個聲道,而“.1”是指分離的低頻效果聲道(20-120赫茲),通常稱作 LFE聲道。不同于Dolby ProLogic,Dolby Digital是在記錄時就以5.1聲道方式記錄,而Dolby ProLogic或者Dolby ProLogicII仍然將聲音信息記錄在兩聲道,只是在播放時由解碼芯片解碼為5.1聲道,正因為如此,Dolby Digital帶有更豐富的聲音信息。
早在年初于巴塞羅那舉行的3GSM大會上,針對手機的杜比音效處理軟件已近向世人展示,之後一直在尋早廠商合作。而諾基亞N系列的多媒體手機,無論是在拍攝、影音播放、網絡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如果在聲響效果上再加強,加入3D環繞音效,將會大大提高視聽體驗效果,對諾基亞來說也是如虎添翼。同時在手機上引入專業音效幾大產商中還沒有引起重視,如果杜比環繞聲效加入到諾基亞的塞班系統,無疑會讓諾基亞在這方面很快地走到競爭對手的前面。

圖為CTIA 2008塞班展台
據塞班系統相關人士的介紹,杜比音效處理軟件會在用戶觀看電影或聽音樂的時候在後台運行,通過相應的設定,杜比音效處理軟件會對聲音信號進行處理,提供更加豐富、具有3D效果的杜比環繞音。期待諾基亞早日推出帶有杜比音效的產品。
諾基亞開發Tube手机應對iPhone挑戰
在“Evans Data開發商關系會議”上播放的幻燈片顯示,Tube外觀与iPhone相近。Tube將具有照片上傳功能。
諾基亞論壇副總裁湯姆表示,這是我們的首款触摸屏手机。他說,諾基亞還沒有公布Tube的發售日期。
諾基亞相信它能夠應對來自iPhone的競爭。在演講中,湯姆比較了iPhone和諾基亞手机的銷售量,iPhone的銷售量在500-600万部,与諾基亞手机的銷售量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五款手機支持 諾基亞推新版N-Gage平台
文/張國仁
諾基亞3年磨一劍,終于推出了新一代的N-Gage游戲平台,相應的游戲服務也將全面展開。目前已經可以在諾基亞的N-Gage網站上下載游戲平台軟件(N-Gage的官方博客),支持N95、N81、N81 8GB、N82和N95 8GB等五款N系列多媒體手機。
諾基亞N-Gage QD推出後,一度產生了不少的NG FANS,後來由于游戲軟件資源不夠豐富,硬件平台處理能力有限,諾基亞的N-Gage游戲服務一度擱淺。如今,諾基亞N系列多媒體機型的產品線越來越豐富,同時硬件處理能力也大大提高。而且由于手機作為個人終端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且集成度越來越高,傳統PSP等掌上游戲機也受到了衝擊,應該說到了複興N-Gage的黃金時期。
此次諾基亞推出N-Gage 2.0平台表現得非常低調,不聲不響中用戶就可以在其官方博客上下載相關服務軟件了。在N81推出的時候曾放出過幾款N-Gage 2.0的試玩游戲,重新吊起了用戶的胃口,後來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和測試,才有現在的最終版本面世。在成功推出N-Gage平台後,諾基亞正在同多家游戲公司磋商,以提供豐富的N-Gage游戲。同時諾基亞還表示,將在2008年中期使N-Gage游戲平台的游戲達到25到30款。

圖為:支持第二代N-Gage平台的五款手機
Friday, April 4, 2008
NOKIA第二代N-Gage系統終將發布
轉寄給朋友
列印
經過漫長的等待,NOKIA二次開發的智能手機移動游戲系統N-Gage終將發布。經NOKIA官方博客的消息,第二代N-Gage平台的發布日期為下周。
據NOKIA官方博客上表示:“對于N-Gage的忠實玩家來說,我們有個好消息,那就是下周一官方將正式宣布N-Gage系統的啟動及運行”
第一代的N-Gage系統啟動于2003年,當時的目標是作為便攜式游戲機Game Boy Advance的競爭對手,但基本上第一代的N-Gage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因為第一代N-Gage既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游戲機也不是一個很出色的手機。
在2005年,NOKIA宣布將對N-Gage系統進行升級。2007年初,陸續上市的幾款手機據說均支持第二代N-Gage系統,但是該系統到下星期才能正式投入運行。目前這5款支持第二代N-Gage系統的手機為N95、N81、N81 8GB版、N82及N95。
IDC調查顯示:諾基亞用戶品牌忠誠度最高
新華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崔軍強)IDC最新發布的手機用戶調查結果顯示,在除日本外的亞太地區,諾基亞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最高。
這次調查選取了澳大利亞、中國香港、印度、韓國、中國內地和泰國的2000多名手機用戶,目的是更全面地了解手機消費心態和消費趨勢。約68%的諾基亞用戶表示,在下次購買手機時仍打算選擇諾基亞,這一比例在所有手機品牌中最高。三星和索尼愛立信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不分伯仲,分別為48%和46%。摩托羅拉和LG分列第四、第五位。
調查還顯示,只有大約10%的諾基亞用戶表示下次購買手機時會更換品牌,這一比例在調查涉及的手機品牌中最低。這表明,諾基亞在手機市場的強勢品牌地位短期內不會動搖。(完)
(責任編輯: 楊淑君 )
Tuesday, April 1, 2008
15年前的今天:全球首款商用GSM手機誕生(圖)
發佈時間:2007.11.10 11:01 來源:賽迪網 作者:友亞
【賽迪網訊】11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15 年前的今天,諾基亞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GSM手機Nokia 1011。
全球首款商用GSM手機Nokia 1011
1992年11月10日,諾基亞推出Nokia 1011 GSM手機,這是全球首款商用GSM手機,也是全球首款量產的GSM手機。
Nokia 1011重475克,主要是由於當時採用的是鎳鎘充電電池。通話時間為90分鐘,待機時間為12小時。
Nokia 1011的體積為195 x 60 x 45(毫米),可存儲99個電話號碼,螢幕只能同時顯示兩行。Nokia 1011採用黑白螢幕、沒有攝像頭,沒有藍牙、沒有存儲卡插槽。
但是,Nokia 1011的創新之處在於支援短信功能。當然,當時使用的並不是當前的SMS標準。(責編:木頭)
照相手機不稀奇 Nokia預見HD視訊手機時代
上網時間 : 2007年12月10日
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的技術長Tero Ojanpera日前表示,手機視訊可望在未來達到高解析度(HD)畫質,不過在技術上還需要數年的發展時間。目前手機已配備了相機鏡頭,現在甚至可作為攝錄影機使用,例如諾基亞今年推出的N95手機,即能錄下普通電視畫質的影像。
更高畫質的手機視訊影像技術,可望促進高價多媒體手機市場的銷售成長,同時也對攝影機供應商如松下(Panasonic)、三星 (Samsung)以及JVC等構成打擊,就像是目前諾基亞、Sony Ericsson等在照相手機領域取得的成功,打擊了數位相機市場一樣。諾基亞預計,今年該公司照相手機的銷售量將達到2億支,而其明年的銷售目標則定在 2.5億支。
市場研究機構CCS Insight的分析師Ben Wood表示,目前的手機廠商面臨著幾個技術挑戰,包括視訊記錄對電能消耗的需求,會與手機所需的電池續航力產生矛盾;而對視訊品質提升的需求,也會影響原有靜態數位相機的效果。另一家市調機構Gartner的分析師Alan Brown則預計,到2010年或者2011年,市場上HD視訊手機所佔的比例將達到8~10%,且不太可能超過這樣的水準。
美國晶片製造商Broadcom近日曾表示,該公司已開始限量供應可應用於手機、支援HD畫質視訊的單晶片解碼器;此外據說德州儀器(TI)也已經製造出了類似產品的原型晶片。
(參考原文: Interview: Nokia sees HD video on cellphones in a few years)
紐約時報:面對Apple和Google進逼 Nokia力圖扭轉美國市場頹勢
鉅亨網編譯趙健君.綜合外電
2007 / 12 / 11 星期二 16:55
當Google (GOOG-US)在10月宣佈手機軟體平台的革命性計畫時,沒有人比Nokia (NOK1V-FI)還渴望瞭解其中細節,現在仍是如此。
Nokia 執行長Olli-Pekka Kallasvuo表示:「我們看到了這個消息。」他語帶諷刺的說:「概念上,我們在很久以前就做得到。」他在接受訪問時指出, Nokia 擁有自己的軟體研發團隊,撰寫下一代行動通訊服務所需的應用程式。
但在美國市場, Nokia並不引人矚目。雖然 Nokia 是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商-全球市占率39%,在美國因不願根據市場的特質來調整其策略,表現差強人意。
通訊服務公司總是批評它想到推動自己的技術和設計, Nokia並不否認。 Kallasvuo說:「我們認為可以將其他市場的業務模式套用在美國市場上,坦白說,我們失敗了。現在,我們只想根據市場的需求採取行動。」
在 Nokia尋求重振美國市場銷售之際, Apple (AAPL-US)和Google相繼跨足手機市場,不過他們的業務模式撼動了無線通訊產業,反而可能為 Nokia開了一條康莊大道。
Apple 的iPhone手機改變了手機製造商和通訊服務公司的業務關係。倫敦研究公司Mobile World分析師 John Tysoe表示:「在 Apple的要求下,通訊服務公司在獲得新用戶時需支付費用。這是重大的改變。」
Google計畫透過軟體讓手機成為行動網路的主要入口,其 Android開放程式碼軟體平台,希望將手機轉變為掌上型電腦,讓各種軟體也能應用其中。
Kallasvuo 表示, Nokia將 Apple視為多年來第一個具競爭力的新加入者,至於Google,還需視更多計畫細節才能決定這是威脅還是機會。Google並未邀請Nokia 加入由34家公司組成的Open Handset Alliance。
Kallasvuo 說:「很明顯, Apple、Google和其他公司帶來的新的方向。各家廠商方向一致,這也意味著 產業將正面衝突。」
對 Nokia來說,手機成為無線通訊、上網的必備裝置,應是利多。具上網能力的智慧型手機-像 N95和 Research in Motion的BlackBerry, Nokia已搶下全球過半市場。
Nokia 在美國市場居於劣勢, 5年前曾有 28%的市占率,但由於缺乏像Motorola (MOT-US) Razr那樣的手機而節節敗退,現在市占率剩下10%。
Nokia 也開始佈局其他領域,像是下載和衛星導航,以將手機與多媒體服務結合。今年10月, Nokia以81 億美元收購數位地圖和導航軟體公司Navteq,希望利用其地圖資料庫,用在各種定位服務。
Kallasvuo 表示:「手機有兩個個人電腦缺乏的特性,可攜性及告訴別人你的位置。」
Nokia 日前對 Apple展開攻擊,宣佈與 Universal Music Group合作,提供高階手機 1年音樂無限下載服務,但未透露費用和搭配手機。
Nokia 過去也曾提供類似服務,如直接銷售遊戲和鈴聲給消費者的Club Nokia,但因歐洲手機通訊公司拒絕配合而宣告失敗。近期推出另一網路服務 Ovi,但加入的通訊業者也不多。
在美國市場,產業確有朝 Nokia方向移動的跡象。過去,通訊服務公司一向扮演守門員的角色,決定訂戶可使用那些電話,搭配何種費率。但Verizon Wireless 最近表示,將讓使用CDMA規格的客戶在手機和服務方面有更多選擇。
Nokia 將CDMA手機交給亞洲製造商代工,也與AT&T 和Sprint合作設計手機。曾任 Nokia北美區總裁的 Kallasvuo也花了很多時間與通訊業者深談。
自 6月以來, Apple已賣出 140萬台iPhone,還不到 Nokia高階手機 N95的一半。 Nokia手機業務副總 Kai Oistamo表示:「如果你不打造酷炫的產品,不險中求勝,你就會有被邊緣化的風險。」